據(jù)中國網(wǎng)5月10日訊 前晚,一名外籍男子在北京街頭猥褻女子,視頻在網(wǎng)上熱傳。昨日,平安北京發(fā)布公告確認此事,該男子為英國籍,持旅游簽證,8日晚該男子因猥褻婦女遭拘留審查,案件正在辦理中。據(jù)悉,在此事件中的見義勇為者也終于浮出水面,下午,記者得知,見義勇為者之一是附近一家美發(fā)店老板阿健,熱傳視頻也是他上傳的。
不過,說到當晚的經(jīng)歷,熱心腸的小伙兒說的更多的卻是“真的很寒心”,他在微博中稱,當晚很恐怖,女孩的聲音聽起來有“要死了的絕望”,而最讓他寒心的是,當時路邊人都在圍觀,連自己和朋友動手趕跑英籍男子時,他們也只是“像看馬戲團一樣”。
又是一起觸目驚心的“看客”事件!
與以往任何一起“看客”事件一樣,“中國婦女被老外猥褻”引發(fā)了“排山倒海”般的公眾譴責之聲——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網(wǎng)友們的跟貼大都充滿了“憤怒、冷漠、可惡”等這些字眼。然而,此類見危不助、見死不救事件屢屢見諸于報端,道德譴責幾乎淪為一種老生常談,我們不能不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惑和痛苦。
痛苦的是,看客者們的一再粉墨登場,公眾個體的危難遭遇漠視無形中也昭示著,未來可以預見的“公眾群體危難漠視危機”也就不是什么杞人憂天。而迷惑的是,在我們這個以扶危濟弱為傳統(tǒng)美德的泱泱大國里,伴隨著時代文明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為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他人遇難、某些社會丑惡行為在身邊發(fā)生時選擇“圍觀”和冷漠處之?
過于頻繁的看客行為發(fā)生,似乎成了一種難治的“社會弊病”。毫無疑問,看客的冷漠是令人憤慨的,但透過不合乎社會常態(tài)的如此愈演愈烈的“看客現(xiàn)象”表象,我們也可以“品味”出一些值得反思的東西來。
就事論事,一名外籍男子在北京街頭猥褻中國女子,當時路邊人都在圍觀,連自己和朋友動手趕跑英籍男子時,他們也只是“像看馬戲團一樣”。沒有一人報警、沒有一人出手搭救,這意味著什么?難道這些人全都是心靈冷酷無比、道德素質(zhì)喪失殆盡的無恥看客?我不這么看??粗约旱慕忝迷谘矍啊氨恍呷琛倍鵁o動于衷,那不是人,是禽獸。更何況,見義勇為、扶危濟弱是我們千百年來所大力弘揚的社會品質(zhì)。此冷漠只是外在形體與表現(xiàn)上的冷漠,并非是內(nèi)心真正的冷漠——我更愿意理解為“膽怯”。
按說,歹徒只是個體,而圍觀者是一個群體,不應“膽怯”才是,但事實上確乎“膽怯”得不行。是害怕歹徒的瘋狂和報復,還是擔心傷及自身?兩者固然兼而有之,但不盡然,應該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其中。比如,“老外猥褻中國婦女眾人圍觀”某種程度上是否就折射出這樣一個信號——對社會治安現(xiàn)狀不信任、對他人言行不信任,唯恐自己沖上去了,他人依舊旁觀做看客?或許,在此社會公信危機的“干擾”下,在內(nèi)心的猶豫瞬間,他們就成為被輿論和道德雙重譴責的冷漠看客。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社會上對于看客行為現(xiàn)象的批判和憤怒之聲過于強烈,而缺乏理性和理智的思考。憤怒的情緒掩蓋了理智,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這必須要引起警惕。
好在,我們還有見義勇為的“阿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