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給人的最大感受就是各種似曾相識。多重經(jīng)典元素的混搭讓該片商業(yè)之余不失藝術(shù),浪漫主義激情抗日也能帶出普世靈魂。不著力販賣民族仇恨的硬漢電影讓人看了比較來勁,片中諸多橋段和場面讓人回味無窮。
《匹夫》是部風格電影,但很顯然,其風格借鑒了成功締造票房與口碑奇跡的《讓子彈飛》。《匹夫》里的主人公都有純爺們兒的猛勁兒,而且個性鮮明,彪悍之余不失喜感。扮演肉票的張譯不論嗓音還是表情都很像姜文。片中體現(xiàn)戲劇張力的手法上,同樣借鑒了《讓子彈飛》的經(jīng)驗。肉票被綁后的滔滔不絕與馬匪的未知動作形成對比,造成懸疑,很有喜感。很多橋段往復臺詞加重了戲劇張力,也讓影片有了黑色幽默的喜感。
除風格與《讓子彈飛》神似外,《匹夫》各種細節(jié)與橋段也與不少經(jīng)典影片形似。與日軍交火讓人想起《地道戰(zhàn)》,長槍軍靴風衣等讓人想起好萊塢西部片,莫名其妙的大佛像讓人想起香港的黑幫片和武俠片,卡通式的分鏡讓人想起剛剛興起的臺灣商業(yè)電影。片中有著諸多旨在讓觀眾看得舒服的借鑒和致敬,經(jīng)過發(fā)酵的拿來主義同樣讓人沉醉其中。
片中敵我間斗智斗勇的橋段非常精彩。影片開始不久,劫囚橋段讓觀眾看到了“有組織有預謀”帶來的酣快淋漓。后來匪幫打劫銀行的橋段明顯有著西方黑幫片的形式,區(qū)別僅在于大頭娃娃代替了面具。而隨后一場人質(zhì)換人質(zhì)的不可能營救也將全片喜感帶入高潮,僵持兩方重新發(fā)現(xiàn)偵緝隊長太太女王價值的過程十分幽默。高群書和江珊的客串讓這段戲妙趣橫生。
本片劇本除精彩外,還有一些明顯硬傷。大概由于劇本準備時間過于倉促,片中有些橋段形式大于內(nèi)容,無法自然過渡。比如大當家方有望咬斷三根手指的橋段,戲劇沖突不夠強烈,鋪墊不夠滿,讓人覺得為咬手指而咬手指,打動不了觀眾。此外,大當家手下幾位跟班的死心塌地也欠缺鋪墊。片中馬匪的抗日似乎也與覺醒無關(guān),看似是一大敗筆,其實是一種進步。不再一味靠煽動民族仇恨賺眼球才能讓中國電影乃至中國人更加自信。片中日軍更像一群單純的壓迫者,馬匪則是揭竿而起的反抗者。主人公缺乏本質(zhì)精神覺醒也為影片帶來更多黑色幽默效果。
突出硬漢主題的動作戲是《匹夫》一大亮點。子彈橫飛的槍戰(zhàn)場面,以及手榴彈爆炸場面交織成一段段此起彼落的狂想曲。山洞中與日軍交戰(zhàn)的場面拍得尤為精彩,群戲處理得并不慌亂。山洞里的一組長鏡頭將復雜的逆襲過程拍得令人叫絕。精美的燈光與攝像為本片增分良多。
眾多明星的表演在片中也是一大亮點。本片風格盡管略帶卡通,表演卻并不低幼。人物造型和服裝道具等讓該片有著現(xiàn)實基因,男性臉上的千溝萬壑都讓本片有種野性的粗獷。黃曉明的冷峻,張譯的沉穩(wěn),張歆藝的野性,王烈的豪邁,包小柏的嫵媚,倪景陽的純爺們兒等等,都彰顯著各異的獨立性格。片中日本兵也有著良好的表現(xiàn),讓影片幽默之余多了幾分普世價值的正確傳達。
《匹夫》盡管有著諸多的似曾相識,卻都在為影片的可看性加分。片中不論硬漢還是烈女都有著剛烈的荷爾蒙,這種血性正是當下中國電影缺失的。緊張的動作戲,風趣的黑色幽默,脫俗的表演,快節(jié)奏的剪輯,唯美的燈光和攝像都讓該影片充滿可看性。(